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352年在位),西华侯冉良之子。他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初名石闵,后恢复冉姓。他以勇猛果断著称,屡立战功,曾参与拥立石遵、废立石世、弑杀石鉴等政变。350年,他自立为帝,建立冉魏政权,史称“屠夫天子”。他在位期间,与前燕、前秦等国交战不休,最终于352年兵败被擒,斩于遏陉山。
冉闵虽然是后赵的养孙,但他对后赵的胡族统治者并无感情,反而对汉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曾对石虎说:“苻洪才智杰出,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儿子们(苻健、苻雄等人)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拥有强兵五万人,驻屯在都城近处,应当秘密地除掉他们,以安定国家。”石虎不听其言,反而厚待苻洪。后来苻洪之子苻健建立前秦政权,成为冉闵的劲敌。
冉闵在建立冉魏后,对后赵的胡族官员和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和屠杀。他下令诛杀所有胡族官员,并将其家属全部发配到边境地区。他又下令斩杀所有胡族士兵,并将其妻儿全部卖为奴隶。他还下令所有汉族百姓斩杀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据《晋书·载记》记载:“自是邺中风云变色。 胡人有攻破城门者、有越墙而出者、有投水而死者、有自刎而亡者、有相聚而哭者、有相持而死者、有相踏而溺者、有相噬而亡者。 皆以为不足以报冉闵之恨也。”据《资治通鉴》记载:“三日之内,死者二十余万,逃亡者不可胜数。”
冉闵的屠杀行为引起了胡族的极大恐慌和愤怒,数百万胡族百姓纷纷逃离冉魏的统治区域,向前燕、前秦等国流亡。这些胡族流民在途中遭到了各种困难和危险,有的被劫掠,有的被杀害,有的饿死,有的病死,有的自杀。据《晋书·载记》记载:“自是胡人奔走,不知所之。 有相率而西走者、有相率而东走者、有相率而南走者、有相率而北走者。 皆以为不足以避冉闵之祸也。 于是道路死者相望,水泽死者相枕。 皆以为不足以报冉闵之仇也。”据《资治通鉴》记载:“胡人奔走,不知所之。 有自杀者、有饿死者、有病死者、有相噬者。 皆以为不足以避冉闵之祸也。”
冉闵的屠杀行为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也给冉魏政权带来了致命的危机。他失去了大量的胡族兵源和人口基础,使得冉魏的国力大幅度下降。他也激化了汉胡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使得冉魏与前燕、前秦等国的关系更加敌对和紧张。他更引起了前燕和前秦两国的同情和支持,使得他们对冉魏发动了更加强烈和频繁的攻击。最终,冉闵在352年与前燕决战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大败而逃,被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所擒,送至前燕都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斩首示众。
冉闵的屠杀行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和残忍的一次种族灭绝事件之一,也是十六国时期最重要和最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治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当时北方地区的民族格局和政治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反映了汉胡之间长期存在的文化冲突和民族矛盾,也暴露了汉族统治者在面对外来民族时的无能和偏见。它是一场没有必要、没有意义、没有结果的大屠杀,是一场对人类文明和人类尊严的极大践踏和侮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