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收入或财富的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贫富差距的大小可以用一些指标来衡量,比如基尼系数、城乡收入比、地区收入比等。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它反映了社会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越高,说明贫富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低,说明贫富差距越小。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到0.3之间为较为平均的收入分配;在0.3到0.4之间为适度的收入分配;在0.4到0.5之间为较大的收入分配不平衡;高于0.5则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衡。
那么,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8,比2019年下降了0.002。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波动下降的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基尼系数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具体来看,我国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但仍然较大。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从城乡居民收入比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2.99下降到2020年的2.56。但这一水平仍然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都在1.5以下。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逐年下降,但仍然较大。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作用下,地区收入差距随地区发展差距缩小而缩小。从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看,收入比由2011年的4.62(上海与西藏居民收入之比)降低到2020年的3.55(上海与甘肃居民收入之比)。但这一水平仍然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最高收入州与最低收入州的收入比都在2.5以下。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总体缩小,但仍然较大。从基尼系数看,近十几年我国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后,2009年至今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降至0.4681。但这一水平仍然高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基尼系数都在0.4以下。从不同群体的收入水平看,我国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根据瑞信《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3,我国最富有的10%的人群占全部财产的比重为67%,最富有的1%的人群占全部财产的比重为30%。而最底层50%的人群,只占有全体财产的6.4%。那么,中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性因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和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受益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经济增长快速,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动活跃,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制约,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人口流动受限,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和部门面临淘汰或调整压力,一些新兴行业和部门享受政策或市场优势,导致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出现差异。此外,在社会结构变革过程中,一些社会群体如农民工、灵活就业者、低保户等由于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社会福利缺乏、社会融合困难等原因。体制因素:中国的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分配现象,导致一些人利用权力、关系、信息等优势获取超额收益,而一些弱势群体则被边缘化,造成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失衡。文化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收入分配的观念和价值,比如重男轻女、重本轻末、重智轻体等,这些观念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教育、就业、消费等选择,从而影响了收入水平和分配格局。国际因素: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型大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国际规则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国内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比如,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变化、国际竞争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压力、国际规则对中国税收政策的制约等,都会对中国的收入分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