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香”调味品创始人—王守义
一、人物简介
王守义,回族,信仰伊斯兰教,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 驻马店市,2003年逝世,享年71岁。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4年(52岁),是我国最大的纯天然调味品生产企业,前身是兴隆堂调味品厂,在纯天然调味品行业中独占鳌头,产品形成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知名品牌。
公司以调味品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业。公司位于驻马店市十三香路1号,总占地面积33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19年销售收入23.4亿元,纳税额4.3亿元,注册资金4亿元,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
王守义十三香是国内知名调味品企业,但并未上市。兴隆堂的继承人王守义从祖父的手中继承了这一秘方之后,在原配方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品之理论,并加以实践、研究,根据特定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容纳中国传统调味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食疗观念,将配方完善改进,并取名"王守义十三香",并延续至今。
实际上"十三香"并非十三种原料构成,而是以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等二十多种天然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实可谓大自然的浓缩,纯天然的精华,健康生活的好伴侣。
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以"诚信"为本,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周边国家。根据市场需求,新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成为调味品行业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逐渐形成了以"十三香""麻辣鲜" "鸡精""包子饺子"调料为主导产品的四大系列、二百多种规格的产品。
十三香从创业注册到现在已经有39年的时间,作为创始人的王守义在2003年去世的时候也是留下了遗嘱,要求公司不要上市。作为继承人的王银良也是遵循着父亲的遗愿,一直没有将十三香上市,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二、出生时代背景
三、人物关系
四、家庭背景
祖上大有来头!
北宋时期,开封寺后街的“兴隆堂”靠着一包调味料风头大盛,这也算是十三香的前身。
店老板之前在宫里当官,后来专心开了一家药草铺就是兴隆堂,主要就是卖草药和香料。
兴隆堂代代相传,到清朝时精通草药的当家人配制出了一种调味料,将这个调味料加入食物后,能提升菜品的口感。
这种复合型调料也就慢慢在市面上传开了,百姓都很喜欢,听说这调料还曾被宫廷用来迎接贵客。
后来兴隆堂传到王守义这一代时,正逢乱世,时代变革,年轻的王守义也没守住。为了不让家里揭不开锅,王守义对祖上的秘方动了心思,他想用这份调味料换钱换口粮。
上世纪五十年代,彼时,生活困难的王守义从祖父那里获得了自家调料的配方,为了发扬祖业,也为了改善生活,于是他决定“卖”调料。
那时,全国各地都流行一种叫五香粉的调料,这种情况下,天赋不错的王守义把自家调料配方改进了一下,并取名为“十三香”。
王守义先是在大街小巷兜售,尽管当时交通十分不发达,王守义还是凭借自己的一双腿,走遍了天南地北大街小巷。这个几分钱的东西帮助王守义一家度过了当时最艰难的日子。
但到了六七十年代,王守义的小作坊被迫停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二儿子的极力劝说下,王守义才在1984年开始重操旧业。
彼时王守义已经60岁了,比45岁创业的任正非还晚了15年。小作坊难做,调味品厂可行,王守义拿出了他珍藏的100元,挽起袖子干了起来。创业的艰苦岁月中,王守义和他的三个儿子每天起早贪黑,降价卖,到了1998年,集团成立时,以每包8分钱的价格,卖了4亿多元。
利益鼓动人心,许多人劝王守义将公司上市,但他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2003年,王守义去世了,他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只是留下了一句话:“公司不要学别人做房地产,不准上市,不准进行多元化发展,赚了快钱,实业就无法安心做了。”
王守义去世后,集团由三个儿子接手,法定代表人是二儿子王银良,持股20.4%,另两个儿子分别持股9.8%,他们一直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王银良还曾表示:上市就是“圈钱”。王守义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王银良、王铜良、王铁良。
五、拒绝上市
不上市,做什么都靠自筹,不仅自掏腰包引进设备,更是自费数亿兴建新型的现代化厂房。
不上市,也不搞家族管理,现在集团内部,除了董事长是王家的王银良,其他高管均是引进提拔的内外部优秀人才。
风口行业年年有,集团资金充裕,但王银良只想“求稳”,甚至连广告都十分少,始终专注主业发展。
坚守父亲商业理念的王银良带领企业稳步发展,2014年,十三香已成为调料产量6万多吨、纳税1.7亿、营收15亿的大型企业。
2019年,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23.4亿元,同年,纳税4.3亿元。
六、孙子炒房
王守义的孙子王太白却有点背道而驰,不仅读书时就买豪车和豪宅,更是玩起了房地产,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他的曼彻斯特房产梦破碎了,首次投资失败的王太白并没有放弃。
第二次试水地产,靠着母亲给的400万元,他开始收购国内的地产公司,后续家人又资助了4000万,他才赚了1个亿。(果然是家底厚实,好赚钱呀)
父母煞费苦心,让他醒悟了,作为第三代接班人的他有了一个全新的坚持,“自己决不能亲手毁了爷爷的基业”。
他也没有让家人和外界失望,专注调味品市场,带领集团走向国际,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国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守义是这样,他的几个儿子也是这般。简单的事认真做,不起眼的小生意也能做成大企业。
七、品牌之路
如果说王守义老人是以一个传统生意人的勤奋和坚韧为十三香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话,那么王银良则是以一个现代企业家的见地和谋略使十三香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并缔造了一个业内瞩目的现代化调味品生产企业。
随着市场的繁荣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调味品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越来越高的要求。
从建厂开始王银良就特别注意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把控外购材料质量关:一是健全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职能,加强采购及外协单位产品质量的控制,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的原则,提出“宁要高价优良品,不要低价劣质料”的口号。
该公司5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库房内存储了大量从全国各地采购来的优质纯天然原材料,垛放整齐如城垣,让人叹为观止。二是购前认证,预防为主。即积极开展对供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认证,并帮助指导供方提高质量水平,保证外购材料的质量。
三是提货“四检”:即对外购材料从选点调查到签订合同、进厂检验,以及仓库保管发放的全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标准。实行投产前“四检”,即上车检、进厂检、投产检、上线检。提高配料精确性:十三香是老字号,配料要求很严很细,技术性较强。虽然王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配料工艺,但误差在所难免。为此,公司特别从德国进口了热风循环温箱,对数十种原材料先烘干再检测。十三香还在同行业中首家使用了电子配料工艺,改变了传统的磅秤配料,有效地克服了产品批量差异问题,产品质量平稳优异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十三香对计量、技术数据、生产报表、档案存储、工艺流程采用计算机应用管理,使几百年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成能够连续机械化作业的大工业生产。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如今的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000多人,总资产两亿多元,每年上缴国家税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累计创利税近亿元的大企业。主导产品十三香系列调味品年产400余万件,畅销全国。“王守义十三香”在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全国重点保护商标”;2001年被中国调味品协会评为“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20强”。
同年9月,王守义十三香被河南省评为名牌产品,被国家经贸委等10部委联合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2002年又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产品不仅是河南省免检产品,企业又在全国纯天然调味品行业中唯一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3年,王守义老人去世了。他把企业交给了三个儿子:二儿子王银良控股,三儿子王铜良和四儿子王铁良也是股东。如今,十三香调味品集团已传至长孙王太白一代。王太白表示,他会继续努力,要将家族事业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